- Feb 24 Wed 2021 12:00
二二八連假出遊 醫授5妙招防流感上身
- Feb 23 Tue 2021 09:35
食用醋有三種 「合成、調理」你分得清?
近來天氣炎熱,在料理時添加醋調味,清爽開胃。一般來說,民眾希望選用天然食材發酵的釀造醋較為健康,然而,根據衛福部食藥署最新調查發現,其實各大超市販售的食用醋大多是調理醋,佔比約56%。面對貨架上琳琅滿目的醋,你知道如何區分嗎?
一般食用醋依照製作方法分為以下三大類:
- Feb 22 Mon 2021 06:30
拔罐球人人都能用嗎?想要用得舒適又有效,必知這6大Q&A
- Feb 21 Sun 2021 08:48
他吃睡前藥這樣做 結果胸痛就醫「食道灼傷」
膠囊因為吃起來無苦味,較廣為被接受,但是若睡前吃完藥,水喝不夠,倒頭就睡,容易不慎卡在食道內,溶解後造成化學灼傷。
開業皮膚科醫師蔡逸姍表示,收治病例中,有多名患者因吃膠囊藥物的方式錯誤,晚上服藥後只喝一口水就倒頭睡,結果藥物沒順利吞下去卡在食道,造成胸痛及食道灼傷。
- Feb 20 Sat 2021 10:27
輕熟女膝蓋卡卡 原來是運動不暖身
30歲的曾姓女子平時熱愛爬山,今年計畫將攀爬百岳,所以2個月前開始到健身房運動,且一周兩次,繞著運動場跑道跑10圈約5公里;但最近出現膝蓋有異物感,走起路來感覺膝蓋「卡卡的」不舒服,就醫後發現關節間隙失衡,軟組織已明顯磨損。
童綜合醫院骨科醫師鄭宇傑說,經X光檢查後,曾姓女子雖是輕熟女,但可能是運動未熱身,造成左膝蓋內側軟骨磨損較外側嚴重,膝蓋內側骨頭間縫隙較小,兩側高低落差造成膝蓋外側肌肉被拉緊,因此膝蓋會有異物感,但曾女年紀尚輕,一般情況下軟骨磨損不會這麼嚴重,應該與曾姓女子近來從事高強度運動有關。
- Feb 19 Fri 2021 09:54
調整體質 改善過敏
免疫系統對於外來物產生過度反應,像這種情況就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執業中醫師呂庶熙昨日表示,傳統中醫認為,過敏是一種體質問題,中醫擅長調整體質,所以中醫療法適合治療過敏,就以過敏性鼻炎為例,內服藥物為主治法,針灸、外治為輔治法,內外兼治、雙管齊下,可以大幅提高治療作用。
呂醫師指出,人體免疫系統就像是一隻軍隊,原本用來對抗環境中的細菌、病毒、化學毒物等有害物質,可是由於各種因素使然,這個軍隊變得有點神經質,原本只是輕微風吹草動,面對外來物卻是如臨大敵,開始發出動員令準備作戰,有時結果竟是小題大做,徒然產生過敏反應。
- Feb 18 Thu 2021 08:28
重複領藥須自費 6500項入列
健保署一○八年一月起將「門診特定藥品重複用藥費用管理方案」由現有的十二大類擴大至六十大類,管理範圍涵蓋健保七成門診藥費的藥品,最高前三類為腫瘤製劑用藥、降血壓藥物、降血脂藥物;健保署呼籲醫療院在開立處方前,應先上雲端藥例檢視病人過去病史及用藥資訊,做好專業把關,藉此有效避免民眾潛在服藥過量造成副作用及過多剩藥丟棄浪費問題。
明年一月起,健保署鎖定各級西醫開立六十大類、六千五百項藥品,當病人跨院或同院就醫卻出現重複開給同成分同劑型的藥品,並符合該方案所認定的重複用藥情形,即予核扣該筆藥費,若病人要重複領藥則須自費。估算一年至少可幫健保省下二億元。
- Feb 17 Wed 2021 11:40
3種便祕症狀大不同!中醫調理有辦法
老年人常見的便秘問題,可能引發肥胖、體臭、腹脹、厭食、癌症、神經衰弱、心血管等疾病。表示,便秘的後遺症很多,嚴重時甚至可能造成猝死,需要及時治療避免遺憾發生。
1週內排便少於3次、長達6週 即為便祕
- Feb 16 Tue 2021 04:34
女頻尿 間質性膀胱炎作祟
南投一名年約四十歲的林姓婦女,在公司擔任主管職位,近半年來飽受頻尿、夜尿的困擾。一個小時就要跑三趟廁所,睡覺時候也常因為尿意而起床,但尿急時跑到廁所,尿量也不多。起初以為是泌尿道感染而至藥局拿藥服用,但症狀不見好轉,頻尿與夜尿搞得林小姐身心俱疲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在至衛福部南投醫院泌尿科就診後,醫師安排相關檢查,才知道是間質性膀胱炎作祟,接受治療後,林女的症狀明顯改善,現規律返診治療。
泌尿科李昇平醫師表示,當頻尿每天白天大於八次,夜尿大於每晚一次,排尿前下腹部在恥骨上方會有脹痛而排尿後疼痛減輕,即可能患了間質性膀胱炎。其確切的致病因素仍不明,可能和自體免疫反應、神經發炎反應有關。台中植牙一般相信是膀胱表皮功能異常使得尿中的鉀離子刺激膀胱黏膜下的感覺神經,導致膀胱疼痛及頻尿症狀。
- Feb 14 Sun 2021 08:47
白內障手術併發症 嬤角膜水腫視茫茫